“在侨鑫·汇景新城20多年的实践中,来自世界各地的6000户家庭用行动证明:当自然的活力与邻里的温情融入生活的日常,当文化的认同超越地域的边界,社区便从居住载体升维为文明生长的沃土。这正是我们致力 ‘做理想生活的引领者’的初心。”侨鑫集团地产事业部执行总裁张学凤如是说。
6月10日,由凤凰网与侨鑫·汇景新城联合发起的“让社区生长文明——中国现代国际社区与居住文明论坛”在广州汇景新城亚太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举行。来自清华、中大、华工等多所著名高校及研究机构以及建筑设计领域的知名专家共同出席会议,围绕中国现代国际社区与居住文明建设,热议“从好房子到好社区”的进化路径。期间,主办方对外发布《中国社区居住文明倡议》(简称“倡议”),提出“分享、共创、包容、滋养、利他、传承”六大核心主张,旨在推动居住文明要素融入社区评价体系,为社区建设提供行动指南。
主办方首次发布《中国社区居住文明倡议》
当下,社区发展正面临两大主要矛盾:老旧社区基础设施老化、公共空间缺失,而新建社区则存在同质化严重、文化缺失的问题。如何通过系统性治理,创新激活社区价值,构建兼具功能性与人文性的新型人居生态,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议题。
“社区转型的本质是建立‘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治理共同体。当居民将社区事务视为己任,当多元主体形成治理合力,当规则意识内化为行为自觉,社区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创新与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在发言中指出。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段淳林对好社区有着特别的感受,她特别强调了邻里社群在生活成长的重要性:“好的社区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既要构建温暖的情感共同体,让邻里分享成为日常,也要培育共创意识,使每位居民都能在社区治理中发光发热。”
如何让社区更好地生长文明?在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侯佳伟看来,良好意识与风气的传承非常重要:“好社区应为家庭成长提供外部支持,通过代际融合空间促进家风传承,用良性邻里生态滋养婚姻关系,才能实现‘幼有所育、青有所恋、老有所养’的文明图景。”
作为建筑行业资深设计师,汉森伯盛国际设计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总建筑师盛宇宏向观众介绍了中国城市人居空间设计的最新趋势,对于空间营造如何促进社区社群的良好互动和成长生态,他认为“真正的好房子应成为协调人与自然、社区与城市、邻里关系及自我认同的载体。通过生态廊道、开放界面和复合场景的设计,增强邻里情感联结,实现空间叙事中的自我认同。”
凤凰网房产总编辑周翔宇在现场表示,在“好房子是美好生活的基点,好社区是文明生长的沃土”的时代命题下,社区不仅是居住空间,更是承载人民对高品质生活向往的重要载体。作为主流媒体,凤凰网不仅在记录,也在参与和推动文明进步,共同探讨社区文明建设新路径,为打造有温度、有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好房子好社区凝聚智慧与力量。
专家学者圆桌论坛:多维度探讨“如何让社区生长文明”
值得一提的是,倡议提到的六大核心主张,包含了当下人们对理想社区生活的期待和行动主张。在中国多年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生活呈现多元丰富的状态。从“熟人社会”到现代都市社区的“陌生人社会”, 再到由新型的、向美向善的社区居民努力创造的和谐、互助的社区关系,“社区”概念正在完成一次由外而内、由物质向精神的进阶。
与会专家学者表示,中国现代国际社区与居住文明论坛以一场思想碰撞为起点,勾勒出未来社区的文明图景,展示了现代国际社区文明的丰富内涵,也展望了未来社区发展的更多可能。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构建更加美好的社区家园成为可能,社区有望成为照亮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
南方+记者 冯善书
天载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